(1)粗节长度1~2em,宽度为原纱的2倍左右,粗节的一端粗,一端尖,纱条略毛。竹节附近捻度较大,纱较紧,色泽淡黄,在布面上比较分散。产生原因:细纱接头不良,特细特纱、精梳纱以及涤棉混纺纱更易产生;涤/棉等混纺纱中夹有并丝。
(2)粗节长度2~3cm,宽度为原纱的2倍,纤维卷曲而较乱,在布面上分布比较稀散,整只纡子都有。这种竹节是由于末并第二罗拉绕花造成。
(3)粗节长度3cm左右,宽度为原纱3~4倍的紧捻白竹节,在布面上连续出现,较为密集,整只纡子都有。产生原因:细纱机前胶辊严重缺油(一般缺油有时造成紧捻粗纬)。